有诗云:
“一剪闲云一溪月,
一程山水一年华。
一世浮生一刹那,
一树菩提一烟霞。”
人生不会有完美,生活不可能没遗憾。
如果一个人总是要求自己做到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的话,那么自己的内心一定静不下来。
人,如果内心无法安静,也就意味着无法平静,自然生活也会过得更加的焦躁不安,越来越迷茫。
人,只有让自己活得具体,爱具体的风景和人,体验具体的人生事物,简单平淡,也会幸福从容。
努力做一个心心静的人,要知道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让自己心情变得如同晴天一样,阳光明媚,自然会有幸福的切身体会。

心静
心静得下来,生活才不会迷茫。
人这一辈子,真正的诗和远方,就藏在自己的内心里。
《格言联璧》中说: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当一个人静得下来,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默默打磨自己的时候,就能够避开外界的车马。
如此,心灵得以修养,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高。
因为心静,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心灵修养。
南怀瑾说:我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告诫自己,处世之时,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静字为先。
一个人做事遇到问题,遇到挑战就心烦气躁,乱了分寸的话,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喜欢胡思乱想。
人生路途漫漫,若是一味地急功近利,动不动就情绪起伏,无法让内心安静下来的话,就越来越难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只有静得下来,才能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幸福的源泉,找到快乐的源头。
最终,事事顺遂,时时满足。
佛说:“心,意之所生。心静则通,通则顺,万险难阻,则万事皆成。”
心念越多,越杂,就越无法冷静下来,就越容易情绪起伏,心态失控,最终滋生更多的麻烦。
更有甚者,因为无法管好自己,从而导致生活一地鸡毛,彻底乱了套。
只有做到心无杂念,静气护身,才能够让思绪清晰明了,才能够沉住气,慢慢找到前行的方向。
《菜根谭》中讲:“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内心如果时常在一种安静祥和的环境中呼吸,就会逐渐远离外界的喧嚣、嘈杂。
然后,让自己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安静,也让自己的心情如同明镜一般,回归安宁,看淡得失成败。
如此,精神世界饱满丰盈,生活状态,惬意随性。

心晴
一个人要想心情开朗,晴天多多,就需要让自己的内心足够的心静,从容。
人,只有学会静心做人,静气做事,才会得到生活的反哺,给到自己更多的晴天。
一个人,只有让自己的内心稳定,平和,才能够在一种心晴的状态下,感受生命的平静和曼妙。
正如陶渊明在田园里写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静得下来的人,才能够远离诱惑,守住初衷,保持信念,也才会在面对生活当中的苦难和坎坎坷坷的时候,从容自若,不受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总是因为外界的雨天,就让自己的心灵下雨,那么只会让自己过得更加的痛苦和艰难。
星云大师说:世间不管如何差别动乱,在悟道的人看起来,动乱颠倒终亦归于寂静。
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从容,变得越来越平静的时候,我们想要的一切,都会在来的路上。
真正的强大,在于内心的强大,不管世间如何变化,也不论生活如何混乱不堪,内心只要足够平静,一切都会回归宁静,达到一种心晴的境界。

心福
可以说,心静=心晴=心福。
一个人,只有保持内心宁静,心态平和安定,才能够拥有一种心晴的状态。
然后,在正向的生长当中,拥有一身正气,活得越来越从容,越来越有勇气,也越来越有智慧。
最终,自己也能够觉得自己活得有福气。
这就像《大学》中说的那样: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我们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能够拿出一种平静的,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的话,就会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喜悦。
因为自己的内心世界会感到越来越安稳,思考得更深刻,执行目标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这种喜悦,无论时间在如何变化,生活在如何纠缠,自己都可以及时心静下来,感受事物每一分每一秒的心动。
如此,莫大的福气,萦绕着自己的生活,莫大的感动,滋养着自己的灵魂。
返回帖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