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全文(共2页)
古人云:“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慢一点,才不会犯错,才不会错过人生路上的风景。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往前冲,赚钱要勇立潮头,培养孩子在拔苗助长,看风景就是去打卡,工作团团转。
太多的事情,回头一看,瞎忙一场。
如果你四十岁了,那么你处于中年的正中间。也就是生活最苦的时候,老小要靠着你,你却无依无靠。
如何熬过最苦的年纪,建议你,学一学古人,“凡事慢三拍”。

01
说话慢三拍,尊重。
很多人,习惯了抢话筒,急着表达自己的见解;也有人,喜欢打断别人的话,要反驳几句。
信口开河的毛病,还真的不好。正所谓,一句无心话,得罪有心人。
厉害的人,总是让别人先说,自己“靠后”。
唐宣宗时期,日本一个下围棋的高手才朝见。
顾师言是唐代第一的棋手,和日本棋手,一决高下。
两个人下到第三十三手时,还不分胜负。顾师言有些着急了,手心都流汗了。不得已,他使出“镇神头”的绝招,让日本棋手,稍逊一筹。
日本棋手问:“这位高手,在大唐排名第几呢?”
顾师言没有说话,在一旁的大臣鸿胪卿说:“第三名。”
日本棋手心想,第三名的棋手就这么厉害了,那么第一名就不得了,于是对大唐更加敬重了。
任何话,都要给自己考虑的时间,不要碾压别人,也不要贬损自己、盲目吹捧别人,更不要激发矛盾。
要是顾师言因为赢了棋局,洋洋得意,会让日本棋手很没有面子;要是说自己是第一高手,会让对方瞧不起大唐。因此,他不说话,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去参与社交,沟通是不可少的环节。
“出言有尺”,对自己的尺度要严格,对别人的尺度要宽松。根据别人的口气和言谈内容,安排自己的话,滞后了一些,但是交际会更加顺溜一些。

02
做事慢三拍,求稳。
看过一个笑话。
一个年轻人在山里迷路了,遇到一位禅师,张口问路。
禅师说:“从东边的路走......”
年轻人马上往东边跑。不料,他遇到了悬崖,不得不折回来。
禅师摇头,说:“从东边走,会遇到悬崖,从西边走......”
年轻人一溜烟去了西边,遇到了荆棘。
禅师说:“东边悬崖,西边荆棘,南边大路。”
当慢慢说话的禅师,遇到了火急火燎的年轻人,于是就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年轻人做了很多的无用功,白白消耗了体力。
很多时候,我们把事情还没有搞清楚,就开始行动了。做到一半,才发现方向错了。反复尝试,反复折回来,折腾多次之后,就精疲力尽了,要重新开始,越来越难。
每一次成功,都要折腾一下。但是折腾的次数不能太多,折腾得够呛时,就意味着失败了。
作为四十岁的人,要么在职场,要么在生意场,除了工作还得顾着家庭,不忙,是假的。但是你必须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些准备的时间。
总有人,在工作上,慢个不停,但是效率很低。
聊微信,给同事点赞,脑海里有“辞职、跳槽”等想法。时间白白消耗了,但是事情还得去做。
《易经》里说:“初难知,上易知。”
当你有了充分的准备,所有的难题,都会变得容易。因此,慢三拍,就是挤出时间,做准备工作,观察局势的变化,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你要是把事情搞砸了,同事会埋怨,收入会受损,家庭会陷入困境。因此,厉害的人,求稳,而不是急功近利。

03
人生慢三拍,心安。
“人到中年万事休”,我们总是一副身不由己的样子。
工作上,要听上司的话;出门在外,都要小心翼翼,不能招惹麻烦。
下页.余下全文
(第1/2页/2118字/117阅)
第页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