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现成的东西,它来自于你自己的行为。
而行为,则来自于你长期修心的结果。
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更可以通过修心来彻底改变自己的一生。
王阳明说: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心灵,则是一切。如果我们不去修心,我们永远无法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陶行知先生说: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大雨之前,大雨期间,都是一种难得的可以借来修心的机遇和环境。
修心有效与否,在于大雨之后,你是看到了蔚蓝的天,还是只看到了布满淤泥的地。

闲时静心
看过这样一段话: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乱了。
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
苏轼被贬黄州时,慢慢褪去了心中的浮躁,也开始在闲暇时刻,寄情于山水。
于是,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开始告诉自己在闲暇时光里,要及时地活在当下,珍惜当下。
然后,苏东坡便更倾向于为当地的百姓做一些实事,修筑水坝,扩建鱼池,耕种庄稼......
在闲下来的时候,苏轼还在城东半坡上颇有雅趣建了一座草堂,四壁绘雪,取名“东坡雪堂”。
赋闲时,自己就静坐在这座雪堂中,吟诗作赋,独守养心,静心修行。
正如他有诗所写: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闲下来,不让自己觉得无聊,不做一些治标不治本的事,而是回归内心,养心静心,理清思绪,抛开杂念。
如此,平心静气,心平气和地坐着,思考着,输出思考之后的思想,也打磨着自己的心智,强化人格。
实际上,一个人越是可以在闲暇时刻,学会静静地观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认识自己,了解生活,顿悟人生的话。
那么,他就可以让内心变得坚定,让灵魂变得丰盈,也可以在一种心境安静澄澈,精神从容的境界里,完全抵抗住了来自世间里所有的躁动和不安。
古人云:“养心贵以静,淡泊宜于性。”
人活着,要学会拿静心来养心,在闲时之际,也不觉无聊乏味,或是徒添焦虑和惆怅。
如此,静心的时刻多了,惯了,人心就越宁静,心情就越平凡,生活就越舒畅,人生就越顺遂。

忙时定心
孔子有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生活最好的状态,是顺其自然,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允许一切发生。
正所谓从道不从己,凡事遵照客观规律,遵守万物生长之原则,不凭空揣测和捏造,也从不搬弄是非,或是画地为牢。
如此,在忙碌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着急赶路,而是始终从容向前,不忘初衷。
最后,我们才能定心,有事无事,一样安心。
有位可爱,不经世事的小和尚,经常主动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请教一些问题。
有一次,心情跌入低谷的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到了之前,都在做什么呢?”
老和尚安静地回答:
“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听到之后,表情有些惊讶:“可您现在每天不也是都在做同一些事吗?”
老和尚微微一笑,继续安静地回答:
“对的,继续每天砍柴、担水、做饭,但是性质不一样了。”
小和尚说:
“有什么不一样呢?”
老和尚这个时候更安静了:
“以前,砍柴的时候想着担水,担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又想着第二天砍柴,如此循环不断。
现在,该砍柴的时候就砍柴,该挑水的时候就挑水,该做饭的时候就做饭,啥也不想。”
人,只有定心了,他才能继续用心、专心、一心。
人生在世,诱惑形形色色,心事千千万万,唯有学会抽丝剥茧,才能从这一张张的大网里挣脱出来。
所以,一时被诱惑而心猿意马,一会又被欲望而心浮气躁,如何能让心静?让心定?让心灵自由呼吸呢?
就如孟子劝诫: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做人做事,最怕三心两意,最忌讳朝思暮想。
唯有专心致志地投入,哪怕再忙,也学会定心。
如此,步步踏实,步步登高。

难时修心
有个弟子带着疑问问老禅师:
“师父,倘若世间千千万万种景象,一并出现在您面前,该如何处理?”
老禅师说:
“黑的不是白的、蓝的不是红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不在里头。”
弟子挠挠头,继续追问。
老禅师解释道:
“我既不是黑,也非白,也不是红和蓝,我是我,它是它,不必受其困扰,保持自我的清明、通透、简单就好了。”
花花世界,我们得学会修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一种修心,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也是一种修心。
《菜根谭》有言: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修心,在于安心,在于顺心,在于在安心、顺心之后,保持初心,然后轻装上阵。
修心,修的是一种心态,修的是一种心境。
所以,在生活的困境之中,在生活的苦难之中,继续修、继续补、继续练。
然后,从起伏不定、苦难不停、困局不断的岁月里,将心修炼出来。
关于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这样写道:
“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
只要你愿意把内心所有的隐忍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
人生,不管得失成败,都要磨练,都需磨砺,就像一块石头待在波涛汹涌的大河里,时刻都在经历着河水的洗礼,砂石的打磨。
人生漫漫路上,一味地追求顺境,那不过是弱者的心思。
真正的强者、智者,都喜欢在世事上磨练自己。
修心,才是人生常态。
《岛上书店》里有这么一句话: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愿你逆风敢于踏凌霄,低谷能逍遥,世事经年,回来依旧修心不变,心有火焰。
返回帖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