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知?
当我们在脑海中想象着一个没有人存在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的感知,这就是我们基于当下感知的一种设想。科学研究证明世界在人还未出现的N亿年前就已经存在,这虽然不是想象,但这能说明什么?能说明这些研究证明的结果不是通过我们感知的方式?是啊,这个世界是我们用感知得到的一个世界,存在也是我们用感知得到的存在,然而,这一切却并没有加上感知的前提,变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岂不是一种极大的武断?
当谈到感知,人们纷纷问,感知是什么?感知不就是感觉与知觉吗?这些都只是生命的特征,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已。这可见我们对感知的误解极深。要问,这个客观世界是怎么来的?人们的回答是与我无关,我们用它来生存,至于它的来源问题就交给科学和哲学吧。我们不知道,客观世界就已经确立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因为世界是客观的、不可知的,而我们是主观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客观的、不可知的世界上,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用它来做什么?它是它,我们是我们,我们不用它来为了我们的存在,为了什么?
然而,我们更不会想到,就连存在这个词依然还是客观思维的产物。存在的意思是这一切都存在,而我们则去追究它们是怎么存在的?存在在哪里?在物质世界里还是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存在的存在成了问题,我们也不去想,是我们的能力原因追究不到存在的来源还是存在这个概念对一切的解释本来就有问题。前者,我们已经追究了几千年了,追究的结果五花八门,所有的理论显然都不是最终真理,因为它们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依然还是走在奔着结果的过程中。后者倒是值得思考一番,如果说存在这个概念就错了,那么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几千年来我们都生活在“谬误”之中。存在概念怎么错了,这一切不是存在还能是什么?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才会觉得是自己真的一条道走到黑了。这一切还可能是我们的感知!感知不用特意去理解,你不可能不在感知,思考也是你的感知,你之所以存在难道不是因为你在感知吗?我在感知所以存在,我们在感知所以存在,这个世界难道是众生物感知的世界?
物质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感知的产物。存在哪里存在?我们就是感知本身,存在只不过是我们的感知过程和结果,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的感知内容,我们自己只不过是感知着存在的主体。这一切似乎都能在感知中得到解释,这一切似乎在感知中本来就是一体的。感知是什么?要问存在是什么,这个我们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因为存在太复杂了,存在似乎无穷无尽,从存在中我们怎么找到最终答案?然而,在感知中这一切就都能解释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既然感知造万物,那么造万物的感知是怎么来的?感知之始是什么?只能是非感知,非感知不在感知方式下,所以我们无法感知,它是感知的边界。当然,这个边界是逻辑上的,不是我们能力上的,不是我们能力所不能达到的感知,这意思是能力提高了就能达到了。非感知是感知逻辑的边界,比如,一个碗是我们的感知,碗的外面里面以及它在桌子上,这些都是我们的感知,那这个碗是谁的感知?
用“我们”来回答显然说明不了问题,我们是什么?将我们回答成人、生命体、意识体、灵魂、造物主……都不能真正解释“我们”,因为这一切仍然是我们的感知,我们感知似乎是一种方式,一切存在都限制在这种方式下。一切追究都是我感知方式下的追究,那么,“我是谁”的追问就到此为止了,一切都是我方式下的“追究”,一切都只能由“我”来追究,“我”连接感知与非感知,“我”就是感知存在的边界。因此,碗是我的感知,碗是非感知的我的感知,非感知就是存在的边界。
(第1/1页/1464字/20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