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都是找工作的人。
有刚刚被裁员的中年人,也有1000多万新鲜出炉的大学生。
这是在城市里能够看到的,在你看不到的城市角落和小县城里,
每天还有数量庞大的低学历日结劳动力。
找工作,现在是“一票难求”。
有人大半年来,专门辗转在各大招聘会现场,也是无功而返。
“找工作”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份工作了,
早九晚五,不分节假日和休息日,天天出门,比工作打卡还规律。
但是,就是找不到能赚钱的工作,反而还亏了成本。
记得以前上街闲逛,经常能够看到招聘信息。
而现实中却大部分人都找不到工作。
岗位与人才的适配精准度,低得有些吓人。
就拿大学生来说,其实他们已经脱下来孔乙己的长衫。
开始不在乎专业,不在乎年薪和成长性了,只要能发钱,就可以接受。
找工作,是应该转变一下思维了。
因为当下这个就业环境,即使找到工作了,也会被裁员的。
一个表弟,211的硕士毕业,去年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但是今年9月份就被裁员了,没有私人征兆和理由,直接给赔偿金走人。
据一个HR的朋友说:要不是应届生的身份,可能公司压根都不会招进来。
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找工作都看重稳定和长久。
甚至想要像父辈一样,为一个企业贡献一辈子,直到退休。
这样的想法,与当前的就业环境已经格格不入了。
由于商业的发展,很多行业已经细分到了极致,也内卷到了极致。
同样一个卖马桶的公司,可能都好多家;一条街上广告公司都可能会有3家。
很多公司也像做大做强,做成百年企业,但是不现实。
大多数公司压根也不会生存超过5年、10年,中小公司平均寿命也就3年。
有一个大学同学,毕业10多年来,已经跳槽了7、8次了。
干倒闭的公司可能都有2、3家了。
所以,找工作,不要考虑能不能在这个单位干长久了。
即使是学校、医院这样的铁饭碗也都不再稳定了。
而且,一个行业的真正风口,可能也就是3、5年的时间。
深耕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了。
因为风口一过,即使公司还在,也不怎么赚钱了。
就像一些股票一样,风口过了,一下能够套牢你十几年。
看当下2-3年就好,不要打算与公司“白头偕老”。
裁员潮、大学生毕业潮之下,任何公司的员工其实都是临时工。
即使有固定期限合同,也依然会被裁员的。
放弃长期主义,打破追求稳定的旧思想,
你会突然意识到,赚快钱也是可以的。
工作的目的,绝大部分就是为了赚钱。
那么,哪个行业赚钱那就去哪个行业。
比如夕阳的土木行业,很多大学生还没有毕业,都直接转行自学编程了。
科技之下,行业变换会更快。
等人工智能成熟之后,将会有更多的行业彻底无人化。
社会发展的背后逻辑就是“破”和“立”交叉存在的。
所以,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先得到这份工作,
哪怕是月薪3、5千,哪怕是电子厂打螺丝。
先去行动,然后在工作中体悟和发觉新的机会,再去优化和转行。
当然,这也需要具备超强的自学能力。
学校里的那一套本来就已经过时了,
真正的学习,从进入职场才开始!
大学生毕业之后,要先学会当“小学生”!
(第1/1页/1403字/19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