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根本标准的原因:
是社会发展根本内容: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统一,人与自然矛盾根本,靠发展生产力解决,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关系,人类史就是物质生产发展历史。
是实现多目标根本条件:社会发展有多种目标,其实现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人的各方面发展都与之相关并受其制约。
是社会发展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社会发展多方面体现更集中于生产力发展,其发展体现社会结构、关系等更合理先进,且生产力(尤其劳动资料)是客观可测的,可作为判断社会进步的依据。
准确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
不是唯一标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根本标准,但非唯一标准,社会各领域有自身相对独立性和特殊规律、衡量尺度,生产力从根本上制约但不取代它们,且不能撇开生产关系理解生产力标准,物质财富分配由生产关系决定。
是物与人发展的统一:生产力发展既表现为物的丰富,也体现人的发展,发展生产力是手段,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目标实现是经济运动必然要求和结果。
是现实水平和发展速度的统一:要从静态事实和动态发展统一中把握该标准,不能仅以现实水平判断社会进步,社会主义虽起点低但发展速度快,资本主义虽当前水平高但有阻碍生产力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是更高发展阶段。
确立该标准的意义:
统一评价尺度:使评价社会历史标准达价值尺度和科学尺度统一,是从主体需求和对社会规律科学认识角度评价社会形式,是人类思想史进步。
划清理论界限: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界限,科学社会主义以生产力标准为前提,社会主义革命、制度建立与改革等都要依据生产力状况,需生产力高度发展保障制度胜利。
指导政策制定: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出发点,党依据它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基本路线,以发展生产力为工作中心和检验工作根本标准,是对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科学运用。
(第1/1页/800字/26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