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但却无可避免地被分割成两部分,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当话语显得苍白无力,就只剩立场所推动的抉择。
07 多极化
多极化是一个被低估的、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重视的政治词汇。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无法想象一个还没有实现的现实。人们也很难理解,为何如今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必须要变,而且也一定会变。与多极化相对应的,单边主义是一国对全球的掌控,或者更直接地说,是所谓金字塔尖上的极少数人对全球绝大多数资源的掌控,和与之相匹配的对全球秩序的“管理维护”。在这种体系中,驱动全球现代化建设的是少数人,其受益者也是少数人,生产力必然是受到限制的,生产关系也必然是传统守旧的。但是,一小部分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给所有人打了样。当全球所有人对现代化、对更好生活都有期待的情况下,单边主义所期待和要求的生产力稳定、生产关系稳定、世界秩序稳定的千秋万代,又该从何谈起呢?显然,多极化是这种无法调和矛盾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应该去理解、去相信、去期待、去促进的历史进步。
08 开放
不知不觉中,在人们心里开放这个词,已经和“向东”、“出海”紧密地联系起来,似乎只有面向大海可以是开放的,只有东南沿海和东部大城市是可以开放的。这种被根植于人们心中的潜意识,说到底还是一种以偏概全。开放从来不是一个被限定了对象和方位的词汇,而是一种姿态、一种选择,一种原则。昆明可以向南开放,伊犁可以向西开放,哈尔滨可以向北开放。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一个边陲城市都可以成为中国向外开放怀抱、吸纳与交换资源的前沿,这是在历史上反复发生过的事实。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即便是看似最开放的东南沿海也会瞬间变成海疆,最核心的大城市也会很快失去发展的外部动力。一切都在变化,只有意识到世界的变化,才能更清楚开放的真正定义与价值。
09 积极
在繁荣的环境中,积极并非稀缺的精神力量,而是一种肆意蔓延的狂热性。积极不应只存在于繁荣,更应该具备穿透萧条与希望的能力。这样才能显示出其宝贵的价值。只有在面对焦虑不安、痛苦挣扎的环境时看到方向,看到希望,并迸发出一种改变现状的勇气,才是积极的真正意义、真正价值所在。2024年是很多人人生中最差的一年,但这并不代表2025年就会好转。但即便2025年会是很多人即将经历的更差的一年,也不代表我们要放弃积极的心态,放弃乐观向上的态度。
10 信念
信心与信念的意义相似但有不同。信心通常来源于周围一切的影响,是一种自己实际情况与现实比照之后的乐观判断。但信念更像是一种由内心生出的光芒,即便是自己与现实比照之后并不乐观,也不妨碍我们拥有驾驭现实的把握。相比信心,信念更加笃定,更不惧怕来自外界的困扰与压力。它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心灵动力,是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的精神灯塔。子夜看似黑暗,但阳光不会缺席,围城看似无解,但世界终将透明。失去信心,人会陷入困惑。失去信念,人将失去一切。
.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