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全文(共2页)
老舍先生说:“一辈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
诚然,我们这辈子,不能浑浑噩噩地活下去,而是要积极向上地活下去。
做一个有趣的人,自己的魅力提升了,和社会、外人的关系,也处理好了。
一地鸡毛的日子,因为有趣,一切都变成了津津乐道的话题,四季如春。
01
生活枯燥,学会趣活。
清朝时,普通人的生活是很难的,尤其是农民。
有一个叫黄履庄的人,十三岁时,父亲就过世了。原本不富有的家,显得特别寒酸,他不得不去投靠亲友。
在难熬的日子里,他没有唉声叹气,而是积极观察外界的一切,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传教士带来的书,他孜孜不倦地读,然后找到一些小创意。
经过多番实验,他发明了“单车”。根据史书记载,他发明了二十七样东西,对气象、显微镜、望远镜等,都有研究和改善。
文学家张潮给他点赞:“尝作小物自怡,见者多竞出重价求购。”
有趣的东西,还吸引了别人,给自己带来了财富。真的太棒了。
想一想你的生活有趣吗?如果毫无生趣,说明你太穷了,不是没吃没喝,而是内心困乏,出路太少。
多看看周围吧,总有一些东西,让你耳目一新。琢磨一番,你会发现乐趣。就是一群蚂蚁路过,你觉得有趣了,那就可以开心一整天。
不管多苦,都要苦中作乐。你做到了,就会比身边的人,更加高贵。
02
祸从口出,多些打趣。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的嘴巴,最容易惹祸。
有人建议,“三年学会说话,一辈子学闭嘴”。建议很棒,但是我们做不到。毕竟,我们的嘴,不能一直闭着吧。
因而,学会“打趣”,就显得很重要了。
孔子的弟子宰予,提出一个很刁钻的问题:一个仁者掉进了井底,另一个仁者,应该跳下去救吗?如果跳下去,就是死路一条,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啊。
孔子收到问题后,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开口,于是想了很久:“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做个明白人,救人要理智,才是真君子。孔子回避了问题,但是让乐趣升级了。就像猜哑谜一样,踢皮球一样。
如果你说话很风趣,那么嘴里的祸事,就能化险为夷了;尴尬的气氛,也能及时让大家恢复到快乐的气氛。
自我解嘲,给人点赞,绕个弯,都行。就怕说话太呆板,还直来直去,导致唇枪舌战。
03
文字枯燥,找到乐趣。
很多人不想读书,也不想写字,因为太枯燥了。有的书,拿起来就让人打瞌睡,无法理解。
可是鲁迅却不这样认为,他拿起笔,写下了很多有趣的的文字,骂人的话,都能朗朗上口,有文学素养。
比方说,他必须的阿Q,虽然命运不好,也没有像样的工作,但是善于寻找乐趣。他听到城里人说“条凳”,就很恼火,要大家改一改,称呼为“长凳”。
看到大鱼头,上面没有葱,就认为这样的鱼不好吃,做菜的人没有技术。
外人觉得,阿Q思想狭隘。但是从鲁迅写文字的角度来看,就显得很活泼了。
北宋时的苏洵,作为苏东坡的父亲,名气很大,但是他多次参加科考,都没有中进士。对于命运的不公平,他写下打油诗: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你不让我高中,我还不稀罕呢”,意思很明显,也迅速化解了内心的烦恼。
不管怎样,只要努力读书写字,就会有出息,因而苏洵和两个儿子,并称为“三苏”,还列入了“唐宋八大家”。
你觉得很枯燥的事情,为什么到了别人的生活里,却非常有趣呢?那是因为你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
有一个数学家说,看各种定律,一连串的数字,都很有趣,因为这些数字,是无限长
下页.余下全文
(第1/2页/2201字/82阅)
第页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