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乱了。
记忆里夏日的"桑那天",伴着提前了一个多月的雨季,早早的进入了所在的城市,
高温加降雨的交替,制造出蒸笼般的闷热感,让来来往往的人们提前感受着原本"三伏天"才有的季节性"优待",
越来越多的人们议论着气候异常,似乎与早年间的感受拉开了时间的差距,
老天爷仿佛乱了节奏一般,把雨水和高温放错了位置和时间,随意和任性的把玩着人间的四季游戏,对烟火笼罩下的茫茫人海,宣誓着"唯我独尊"的绝对主权。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自古都是无法改变的趋势,
不过前者是自然规律、后者是人性使然,但都非人力所能及,只有接受一切不能改变的事实。
人间憾事。
当暴雨的热度还在席卷着从南到北的城市,杭州高铁的人间遗憾又纠紧了高温闷热中人们的心弦。
奔波劳碌中一个平凡的日子,发生了这种让人唏嘘又无奈的事情,即使在远方的人们,心中难免都会起些波澜,更何况是那些离得更近的人,肯定会对心灵造成巨大的冲击。
都说"物伤其类",除了对生命逝去的挽惜,更多的还有对其做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选择的理解和包容,
正如高温闷蒸之下的"热射病"会短时间内致死一样,现实中巨大的生存压力也会将人瞬间拖入意识的深渊。
说实话,除了包容,还有些敬畏,对做出这种选择勇气的敬畏,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做回了自己,去往未知的远方。
中年感悟。
行至半生,走过了一些路,遇过一些人,也听过一些故事。
故事的内容都已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模糊,只记得有些乐趣、有些愦憾、有些传奇、有些唏嘘,但终究都归于平淡。
也模糊的能记起,有很多天马行空的"一念之间",但大都停留在想想而已,没功夫琢磨,
因为上学时有书要读、有作业要写,成家后有饭要做、有娃要带,上班时有活要干、有人要防,
每天都如陀螺般忙到飞起,这个身体已经具象化为人间工具,自我化越来越少、社会化越来越多,慢慢习惯了没有自我的生活状态,成为了平凡的注脚和抽象化的存在。
越来越多的人适应了平凡的生活,和稳稳的幸福,习惯了在烟火人间游荡的日子,感觉如此也可,简单且平淡,斯人皆如是。
闷热人生。
但真实是如此吗?
为什么总有一种踩着跷跷板过独木桥的感觉,每天在平淡的生活中按部就班度过的同时,也会偶尔算计着生活周边脆弱的环节,吃着日常的粗茶淡饭,操着杞人忧天的心。
那些看似目前稳当、实则随时脆弱的生活链条,不时的被过路的风、急来的雨敲打着提醒着。
孩子教育不敢过于严厉,要顾及心理健康和承受能力;老人生病不能强迫就医,要尊重其独立意识下自我意愿;单位工作不能得罪小人,要抵防人性之恶的不择手段;自己压力不能太大,要防止拿钱换命的人生遗憾。
貌似简单的平凡生活下,总有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焦灼不安感,就如同这闷热天气一般,能喘气,却憋得慌。
逃避真实。
世人已善于伪装。
不用暴露太多情绪,包装出来的都是沉稳成熟的产品。
有时自己也觉得累,但没有解脱的办法,不敢成为独立的自己,因为已经有了太多牵绊和责任,还有自古传承至今的道德伦理观念。
真实是最需要逃避的东西,一旦真实与内心产生了碰撞和共鸣,瞬间的意识必然升华出凡人所不欲见、不敢为的想法和勇气。
不值得推崇,却必须敬畏和尊重,
因为已怂,因为不敢。
努力活着。
余华在《活着》一书中写道:
“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突然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时光好不经用,抬眼已是半生,
所谓的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得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从来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
这烟火人间,事事值得,事事也遗憾,该用多懂事的理智去压抑住心中的不甘与难过。"
没有谁,没有压抑着的不甘和难过,但还要努力活着。
生活,除了诗与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我们努力生存不过是争取烟火中的平凡一日,
活着,对许多人来说,已耗尽了所有、拼尽了全力。
生存不易,好好活着,
向前看,去体味半世后的孤独和寂寞,去有风的地方找找自由的感觉。
返回帖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