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很多人认为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但仔细思考,这何尝不是一种"安天命"的智慧?
诸葛亮深知蜀汉的实力不如魏国,深知"兴复汉室"的艰难,但他依然选择了全力以赴。这看似矛盾,实则是最高层次的"安天命"——既然天命让我承担这个责任,那我就全力去做,至于结果如何,那就听天由命了。
诸葛亮的伟大,不在于他成功了,而在于他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没有怨恨刘备把烂摊子留给了他,没有抱怨天不假年,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

"安天命"并不意味着消极等待,而是要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境界,是一种真正的"安天命"。
范仲淹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他从未因此而消沉。他明白,个人的荣辱得失都是小事,天下苍生的福祉才是大事。正是这种超越个人的胸怀,让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强和快乐。
这就是"安天命"的最高境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而是主动地超越个人的局限,在更高的层次上寻找人生的意义。
(第1/1页/513字/9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