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十大风俗包括吃月饼、赏月、祭月、燃灯、猜灯谜、玩花灯、舞火龙、饮桂花酒、观潮和玩兔儿爷,这些习俗承载团圆、丰收与思念的文化内涵,兼具祭祀与娱乐功能。12
核心风俗
1.吃月饼:象征团圆,最初为祭月供品,后发展为家人共享的节令食品,有广式、苏式等流派。
2.赏月:源于祭月,魏晋萌芽,唐代盛行,宋代定为节日核心活动,体现对自然的敬畏与团聚的喜悦。
3.祭月:上古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设香案供奉“月神”牌位及瓜果月饼,依“赞诗”“上香”等仪式进行,后简化。
4.燃灯:灯内燃烛高悬于屋檐或露台,称“树中秋”或“竖中秋”,规模仅次于元宵灯节。
5.猜灯谜:中秋夜公共场所挂灯谜,源于春秋“隐语”,宋代与赏月结合,增添智力趣味。
6.玩花灯:家庭自制柚子灯、鱼鳞灯等,儿童提灯嬉戏,南方尤盛。
7.舞火龙:广东特色,用稻秆扎龙形插香舞动,祈求风调雨顺。
8.饮桂花酒:中秋品桂花蜜酒,象征富贵吉祥,古人认为其有养生功效。
9.观潮:浙江沿海盛事,汉代已有记载,宋代达巅峰,体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10.玩兔儿爷:北方流行,明末起源,兔首人身泥塑,从祭祀供品演变为儿童玩具。
(第1/1页/559字/6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