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全文(共2页)
小时候,一到腊月,家里就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
母亲从集上扯回布,轧棉絮、糊袼褙、裱做鞋邦鞋底,整天整夜忙着为全家人赶做新年衣和新年鞋。
寒冷的冬天,母亲白天缝衣,夜里在摆动不定的小油灯下纳鞋底。手被麻线纳肿了,就用手帕或布片包上;手冻得拨不出针线,就用牙咬针拨线,有时嘴被针尖戳破流了血,吐出血又继续纳鞋底,直到鸡叫才上床打个盹。到了年底,家中的旧衣柜里装满了母亲为全家人做的新衣,床头木桩上挂满了新鞋。
父亲也没闲着,忙着杀鸡宰鸭,买肉买鱼进行腌制。然后拿出去挂晒在房前屋后的树枝上,直到晒干。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跟着父亲上山砍柴,准备过年烧的柴火。
腊月初十左右,父亲把家中的油菜籽、花生、芝麻、黄豆等油料用筛子筛干净,放在外面晒两天,再用独轮车推去油坊打油。然后 ,接着用温水浸泡糯米,磕面晒干,用来过年搓元宵。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灶爷节,也叫扫尘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的东西搬出来,将角落旮旯、屋上、墙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灶爷回家过小年,也准备迎接新年。
不过,也有人担心二十三忙不过来或天气下雨影响扫尘,所以很多人家从十七八就开始扫尘,他们称“十七十八,越扫越发;十八十九,越扫越有”。
每年的二十四五,父亲会带我们兄弟姐妹上集购买年货,有年画门对红纸、烟酒香炮、瓜子糕点、水果小糖以及新年里所需物品。买门对红纸时,父亲交待买洒金红纸,寓意金色满堂;买中堂画时,交待买毛主席画,因为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中堂两边买英雄人物画,如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生活。另外,还会买山水田园画,歌颂祖国的伟大和美好。
进入腊月二十四五,村里人更加忙碌,整夜能听见村子里不停的狗叫,以及人们赶集匆匆的脚步和互打招呼的欢声笑语。
腊月二十五六,父亲泡黄豆做豆腐,到豆腐店做一板过年豆腐,往往需等两三天才做上。豆腐店生意火爆,尽管老板一刻不停加工豆腐,还是忙不过来,加工豆腐的人家轮流换人回家吃饭休息。
腊月二十七八九到大年三十上午,家家都派人到处找人写门对,父亲把这事交给了我。在横竖十里的家乡,写大门对字好的当数双河小学的李跃山老师,其字迹清秀端正、大气俊洒。找李老师写门对的人众多,我候了三天三夜才轮上。有人想走后门,不断给李老师递烟,致使他左耳右耳夹满烟,写字方桌上也横七竖八摆满烟,但他很讲原则,不让递烟者插队。李老师的二间草屋挤满人,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屋外也有人,有的打扑克,有的闲聊,写门对场面热闹非凡。
大年三十天未亮,母亲就煮好饭,一家人吃过早饭,母亲分工干活:她做圆子,我用绿豆面粉磙园子和烧火,姐姐洗菜,哥哥打扫卫生、涮桌椅,四弟和五弟洗碗筷酒盅茶具,父亲打浆糊贴年画及帮忙。圆子做好,母亲让我烧油炸圆子,油开下圆子,随着油花翻腾,圆子浮起,香味四溢。母亲捞出黄澄澄的圆子让我们尝,其酥脆香嫩松软,咸淡适宜。听到我们的称赞,母亲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傍晚,父亲让我贴门对,还嘱咐先贴室内和其他地方的,最后贴大门对。我依言而行,贴好各门对窗花,在粮囤、灶台、水缸、猪圈、牛圈、鸡笼处分别贴上“五谷丰登”“水星高照”“甘泉长流”“肥猪满圈”“牛头兴旺”“金鸡满笼”,最后贴上大门对。门对贴好,父亲点燃紫炉香火和千头炮竹,除母亲在厨房照看年饭菜,其他人都站在大门两旁看父亲燃放鞭炮。鞭炮声噼里啪啦,红色纸屑似雪飞扬,火星闪烁,此时四面八方的鞭炮声也接连响起,震耳欲聋,天空下硝烟弥漫。
炮放结束,回到家里,母亲已把年饭菜摆上了桌,满桌饭菜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父亲关上了大门,全家人围坐一桌,开
下页.余下全文
(第1/2页/2939字/101阅)
第页
前往